【创客成果展示】2017年第1期
探秘音乐剧《魔笛》的幕后创作过程(一)
歌剧现场总是精彩的、令人兴奋的,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幕后的排练及过程是如何漫长和辛苦,除了演员自己,是很难看到的,为了让广大读者了解幕后的故事,辽宁省图书馆“众创空间”创客团队“80后歌剧社”将莫扎特经典歌剧——《魔笛》的排练创作过程展现给广大读者,为市民群众提供近身体验艺术作品创作过程。
主讲嘉宾:李晓丹
创作团队:辽图创客团队80后歌剧社
活动地点:第一报告厅
活动时间:2017年1月13日12:00
预约人数:600人
参加方式:活动免费欣赏,请提前10分钟入场,座位有限,持读者证和网上注册读者优先。
莫扎特坚定的认为:“诗(歌剧)必须是音乐顺从的儿女。”而莫扎特的《魔笛》,可以说是歌唱剧的最后集大成之作,《魔笛》创造出真正的综合性古典歌剧。《魔笛》是莫扎特逝世前几个月完成和演出的最后一部歌剧,也是其最倾心的创作之一。它与《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并称为莫扎特“三大歌剧杰作”。这部歌剧取材于诗人维兰德的童话集《金尼斯坦》中的一则名为《璐璐的魔笛》的童话。故事情节曲折诡秘,角色形态各异,是一部集戏剧、神话和寓言奇想为一体的综合性古典歌剧,堪称歌剧舞台上“史无前例”的魔幻想象。
【剧目介绍】:《魔笛》是一部多元化的歌剧,这部作品用德语创作的剧词,该剧是莫扎特所有歌剧中体现出德国歌剧风格最强的一部。莫扎特本人十分钟爱《魔笛》这部歌剧,他亲自指挥了第一场、第二场的演出,临死前几小时,他还渴望听到《魔笛》的音乐,他请人把钟放在床头,以便计算时间,在想象着正在进行的《魔笛》演出。
在这部歌剧中,我们可以看出莫札特所呈现十八世纪巴洛克时期的均衡、对立理念,王子塔米诺代表善良、真理的一方,而捕鸟人帕帕基诺则是盲目追求物质享受的一方,祭司萨拉斯特罗也以其高贵的情操来感化夜后的报复,莫札特成功地将自己的意念寄于这个童话般的题材中,在这部歌剧里表露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