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地药材是人们传统公认的、在特定生存环境下所产生的疗效好、质量优的一类中药材,也就是在特定的生态条件(如环境、气候等)、独特的栽培和加工方法等条件下所形成的品质优良、产量大、疗效显著且具有地域特色的中药材。道地药材首先具有地域性,其分布受自然地理和生态环境的限制,其次是优良的种质资源、悠久的栽培和药用历史。如传统的“川药”“云药”“四大怀药”等。
辽宁省具有大面积的森林,生态环境复杂,植被除东部地区属于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和西北部属于温带森林草原外,大部分地区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良好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也有着驰名中外的道地药材。
责任者:孙启时主编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索书号:R281.431 / 1
《辽宁道地药材》一书对辽细辛、辽五味、林下参、龙胆等廿余味道地药材进行了系统研究,全面整理。考证了辽宁道地药材的道地性;绘制了辽宁道地药材的分布图;提供了辽宁道地药材原植物、药材及其饮片的实物图片;汇集了化学、药理的研究成果,学术性与实用性并重。本书既注重科学性又注重实用性,适合中医药科研、教学、生产、管理人员阅读。
辽细辛 别名:小辛、少辛、独叶草、金盆草、山人参。《药物出产辩》一书称:细辛产自奉天、吉林两省。近代以辽宁、吉林和黑龙江所产为道地。
辽五味 别名:玄及、五梅子、北味等。李时珍曰:“五味,今有南北之分,南产着色红,北产着色黑,入滋补药必用北产着乃良。
人参(林下参)别名:力参、棒槌、上党人参、野山参。李时珍《本草纲目》:“上党,今潞州也,民以参为地方害,复采取,今所用皆是辽参。”《药物出产辩》:“产奉天者,新开河地方为最好。”
牛蒡子 别名:恶实、大力子、蝙蝠刺、粘苍子等。《药物出产辩》载:“产区甚广。”现时以东北三省产量最大,称作“关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