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世涛副厅长在“品读中国”读书周活动开幕式上致辞
会见俄罗斯国立图书馆执行总馆长
访问122图书馆
俄罗斯观众观看展览
观众取阅《汉字发展史图片展》宣传册
汉字书法现场演示
现场观众临摹汉字
在东方文献中心讲座
在文化中心讲座
辽宁省图书馆供稿
受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邀请,辽宁省文化厅、辽宁省图书馆组成文化代表团,一行5人赴莫斯科参加“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第四届‘品读中国’读书周”活动。5月23日,“品读中国”读书周开幕式在文化中心礼仪大厅隆重举行。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副主任李峙、辽宁省文化厅副厅长杨世涛、内蒙古图书馆馆长李晓秋、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东北亚文明比较中心主任卢基扬诺夫为开幕式致辞,俄罗斯汉学家、学生代表和各界友好人士出席了活动。
辽宁代表团在开幕式上举办《中国汉字发展史图片展》,展览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集中展示了汉字的历史发展进程。通过展览,俄罗斯观众了解到中国少数民族记事用的结绳、刻木和“鸡毛信”,了解到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刻画符号,了解到山东大汶口陶尊上的“旦”字陶符,了解到中国最早的成熟汉字——甲骨文,了解到“六书”对汉字结构的深远影响。展览现场,辽宁省图书馆陈浮挥毫泼墨,让俄罗斯民众在“蚕头燕尾、笔走龙蛇、行云流水”间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许多观众还兴致勃勃地拿起毛笔临摹汉字,在字里行间体验汉字结构和书法的精妙。
读书周期间,辽宁代表团在莫斯科文化中心和俄罗斯图书馆东方文献中心分别举办了“汉字的演变与书法的魅力”“‘汉字’——富有人文精神的符号”两场讲座,并为莫斯科文化中心“辽宁书架”赠送了有关辽宁地理、历史、文化等内容的图书,希望能够进一步增进大家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5月24日,代表团一行先后访问了俄罗斯国立图书馆和莫斯科122图书馆,就文献交换、数字资源建设及深化合作等内容进行了交流。
本次文化交流活动是辽宁省文化厅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重要举措,是继2015年辽宁省图书馆在俄成功办展后再一次让中国文化“走出去”。本次活动,将进一步拓展我省与俄罗斯经常性、深层次文化交流的新领域,推动两国文化的进一步交融,为推动中俄共建“一带一路”做出应有的贡献。